20岁的小丽是《秘密花园》的狂热爱好者,前不久,她又涂着《秘密花园》一直到凌晨两点多才上床睡觉。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不对了,自己的脑子里好像住了个“小彩旗”,看到的东西都像电风扇一样不停地转啊转,坐着歇了一会儿也没有缓解,妈妈连忙带着她来我院看急诊。

经过医生详细检查,排除了高血压、颈椎病等引起头昏的原因,最后经眼耳鼻喉科医生检查,发现问题居然是出在耳朵上,是小丽耳朵里的“石头”掉下来了,俗称“耳石症”。

明确了诊断,医生立即对小丽进行了耳石复位。渐渐地,小丽感觉眼前的东西不旋转了,眩晕感明显减轻。

耳朵里居然有小石头?它是藏在哪儿?

原来,每个人的耳朵里真的有一个小石头,俗称耳石。

耳石是内耳的碳酸钙结晶,它是人内耳椭圆囊斑及球囊斑上的正常结构,负责利用其较大的惯性感受人的直线加速度。

当在外伤等原因的刺激下,耳石有可能会从正常的位置脱落,掉入它不应该去的半规管,并在那里面因为重力的作用而飘荡,人就会引起眩晕的症状。就叫“耳石症”。

什么情况下会得“耳石症”呢?

耳石症患者通常在体位变动过程中诱发,多为在床上翻身或者躺下、坐起时发作。患者自觉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拽向一侧,同时出现明显的视物旋转或晃动感,随即不敢睁眼。眩晕的发作时间通常为数秒至两分钟不等,多数患者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刺激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四肢发凉、出冷汗、排便感等。在眩晕结束后,因为外周眩晕发作所带来的头晕、恶心、走路不稳等不适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。病情严重者可因不敢起身而呈强迫卧位。

耳石症好发于40-50岁人群,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,文献中报道的发病率为13-64/10万不等。其正式名称为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”。第一个形容词即为“良性”,可见其对人体并无大害。之所以很多患者惧怕耳石症的发作,是因为其发作时产生的眩晕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恐惧。而对于医生来讲,发作时患者因平衡失调及惧怕而跌倒所引起的跌伤,可能才是耳石症对患者最大的威胁。

耳石症怎么治疗?

从发病机制来看,耳石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将脱落的墙砖重新放回原来的位置,临床上即称为耳石复位。

几乎所有患者都可以在诊室配合完成复位治疗。仅少数患者因躯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的才需要特殊仪器进行复位。约90%的后半规管管型耳石症可以一次复位治愈,而最严重的水平管嵴顶型耳石症则需要复位2-6次不等。因耳石症具有疲劳性的特点,且为了减轻患者复位过程中的痛苦,每两次复位治疗至少间隔24小时。复位后患者应避免剧烈头部运动,短期内遵医嘱避免特定体位变化,病因明确者可给予相应病因治疗。

耳石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即可自愈。但自愈的时间因耳石脱落的数量、位置及个体差异有很大差别,短则数日,长则数月。故建议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时及时就医,由医生进行检查、治疗,切勿自行复位,以免因判断错误或手法误差导致耳石移位,加重症状。

。医生提醒

耳石症、小脑脑干疾病、颈椎病等都可能发生眩晕,不能草率处理,通常头晕就诊流程是:神经内科,耳鼻喉科,最后经过专业医生的鉴别,可能会推荐到骨科或者其他科室。

资料提供:何永红(眼耳鼻喉科)

微编:陕琴琴

审核:梁雨虹

↓长按下图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rkhmj.com/zzygc/11256.html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